炮兵作为远程火力核心,确实存在明确的克制兵种与战术体系。游戏内设计遵循兵种相克原则,空军单位尤其是轰炸机是压制炮兵的最优解,其无视地形的高机动性可快速切入敌方后排,对防御薄弱的炮兵阵地实施精准打击。侦察机配合装甲部队的快速突袭也能有效瓦解敌方炮兵部署,关键在于利用视野差与机动优势缩短接敌时间。

炮兵自身存在显著弱点,包括布阵时间长、移动速度缓慢且防御力低下。针对这一特性,玩家可优先研发反炮兵科技,例如提升坦克歼击车的射程与穿甲能力,或强化步兵的隐蔽突袭技能。若敌方炮兵已形成阵地,需避免正面强攻,转而采用分散行军、多线骚扰的战术,迫使对方频繁调整阵型消耗策略点。森林地形会进一步限制炮兵射界,可作为部队迂回的掩护。

轻型坦克负责吸引火力并标记目标,自行高炮单位则拦截可能的空中支援,为后续轰炸机或火箭炮创造输出窗口。喀秋莎火箭炮虽属炮兵类别,但其对车辆特攻属性使其成为反制传统火炮的另类选择,但需严格保护避免被敌方装甲部队切入。
从资源分配角度分析,反炮兵体系需平衡前期投入与战场收益。过度投入防空力量可能导致陆军建设滞后,而忽视炮兵威胁则易陷入被动消耗。建议根据战场进度动态调整,初期以侦察和骚扰为主,中后期集中资源组建专职反炮兵部队。军官技能如干扰射击或电子压制可显著降低敌方炮兵效率,此类策略卡应预留关键回合使用。

战术执行层面需注重情报收集与实时调整。通过持续侦查锁定敌方炮兵坐标后,可计算其射程盲区实施穿插作战。若遭遇复数炮兵群,优先打击高价值目标如自行火炮,剩余单位可通过区域控制策略限制其活动范围。最终胜负往往取决于对炮兵威胁等级的准确判断与资源调配效率。
玩家需摒弃单一兵种依赖,通过体系化作战实现战场压制。